close

我實在是弄不懂書上寫的資料,所以只好去找了 wiki (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%C3%B3rdoba,_Spain),看完後終於對Cordoba的興盛有概略的認識. 到Cordoba玩, 最好先把這段歷史稍微研究一翻, 才能體會出城市的價值, 對眼前的所見產生共鳴.

西元711年,Cordoba被穆斯林(摩爾人)征服,開始建立政權.西元716年,遠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(Damascus)哈里發指定Cordoba成為穆斯林在伊比利半島領地的省會,由哈里發指定人選來管理這片土地.然而在西元740年,伊比利半島的穆斯林分成不同派系內戰,逐漸脫離哈里發的控制.大家爭來爭去,幾番政權輪替後,終於在西元756年,Abd-ar-Rahman I建立較穩定的統治政權,拒絕服從回教世界的哈里發,頗有建立一個獨立的回教國家(Al-Andulas)的味道.在西元766年,Cordoba成為國家的首都. Cordoba在10到11世紀是最繁榮的時期,它是當時世界裡最先進的城市,也是文化,經濟,與政治的中心.此時的Cordoba是全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,大約住著40萬的居民.隨著國力與財力的強盛,偉大的建築通常油然而生.最著名的清真寺就是在此時開始興建. 下圖還未包含北非的領土,由此可知當時的Al-Andulas的強盛程度! Cordoba的繁榮不難想像!

Al_Andalus.gif 

回教 : Al-Andulas的領土 (綠色) v.s 天主教: Kingdom of Leon與Castile (白色) ; 西元1000年時的勢力分佈

分久不合,合久必分,整個AL-Andulas裂為好幾個獨立的國家,然而,下一個再度一統的王朝卻將首都改為Seville.至此, Cordoba的繁盛開始走下坡. 西元1236年,打著國土收復運動旗號的Castile王國的君主--Fernado III,在經歷數個月的圍城之戰,終於將Cordoba收復.在天主教國家的統治下,Cordoba不似 Sevilla的好運. 文藝復興時期後,Cordoba每況愈下.18世紀時,居住人口一度只剩2萬人!這種情形直到20世紀才慢慢改善.目前人口約是33萬人左右.

來Cordoba第一站當然是要到清真寺.除了名氣大之外,早上10點前入場不用門票!可惜我們的Renfe飛得再怎麼快,到Cordoba也已接近九點,所以只好乖乖的買門票囉.什麼?你問我會不會心痛?當然不會,裡面真的超值得!(這是場面話...)

 DSC_0031.JPG

***清真寺(Mezquita) : 摩爾人統治Cordoba且定都於此之後,於西元785年將原址聖文生(San Vicente)教堂拆除,改建成這座歐洲最重要的清真寺.整個擴建過程可以分成四個時期:

Abd-ar-Rahman I: 以大馬士革的清真寺為藍本, 建造了用以沐浴的中庭(sahn)與禮拜廳(zulla). 此外, 也可以看到混入當初住在西班牙的羅馬人建築風格. 其因有二: 清真寺建材直接取自舊聖文生教堂, 而舊教堂的中堂方向剛好與麥加方向差不多.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bd-ar-Rahman II : 此時的國力開始壯盛, 主要的工程是將齋戒沐浴的中庭加大, 延長禮拜廳的迴廊,以及建造清真寺的特有的尖塔. 但尖塔現今已被埋在教堂的塔下方.

Al-Hakam II : 國力達到頂盛, 想要蓋座讓全回教世界的清真寺都以此為範本, 並且足以取代大馬士革的清真寺. 此時有兩個特點 :不是直接從舊有的建築修改,而是從無到有,新蓋而成 .第二, 拜占庭帝國的皇帝Niceforo Focas派當地的工藝家來幫忙, 在壁龕的(mihrab)馬賽克玻璃就是出自他們的手藝. 

Al-Mansur : 在東邊加了八條迴廊與繼續擴大中庭,面積足足是之前的一倍大, 可說是四階段擴充最大的時期. 蓋如此大當然是想展現王室的權力與國力的強盛, 但其實花費很少,因為都只是複製已存在的建築結構, 例如拱門上紅白交錯的建材本應是磚塊與石頭交替,此時卻是直接畫上紅白顏料.頗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. 完成後共有18列, 1293根柱子, 可以同時容納6萬名信徒參拜!

 DSC_0106.JPG 

P1030006.JPG 

清真寺建築必須遵守伊斯蘭教的通行規則,如禮拜殿的朝向必須面東,使朝拜者可以朝向聖地麥加的方向做禮拜,就是面向西方;禮拜殿內不設偶像,僅以殿後的聖龕為禮拜的對象;清真寺建築裝飾紋樣不準用動物紋樣,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圖形.

DSC_0951.JPG 

*** 可以看到拱門有兩層, 這是因為從聖文生教堂取用石柱不夠高, 所以再多蓋一層拱門以補充高度.現今清真寺仍可看到一小區聖文生教堂的遺址,而在此遺址附近的柱子是Abd-Ar-Rahman I時期(最早)所蓋的.看到這張圖,一定會讓我想起宗教藝術概論上課的照片,應該是我學到最多東西的通識課了.

DSC_1021.JPG 

*** 拱門上的紅白交替的磚頭與石塊,並非全是真材實料,有些是用畫的.記得找看看,蠻好認的!

 

DSC_0971.JPG

*** 基本款是雙層的拱形門,後來越蓋越講究,也變花俏了.千萬記得!在買票處要拿簡介,上面會標出每個時期所興建的範圍,參觀時就可以比較四個時期不同的特色.簡介上的英文大致上就是文章上面說的.

 

DSC_1023.JPG 

*** Cordoba被天主教國王收復之後,大致上維持原本的構造,只有小地方做修改,例如將沐浴中庭的棕櫚改種橘子(棕櫚很好了解,種橘子這是哪招?),尖塔被改成現今的鐘樓.但真正的災難是來自16世紀(1523年),在一片反對的聲浪下,硬是在清真寺裡頭蓋座教堂,混合了哥德,文藝復興,與巴洛克的風格.單獨看是極度華麗的教堂,但擺在清真寺裡就顯的突兀.

P1030040.JPG  

*** 天主教王城堡(Alca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)的中庭, 照片中的高塔有四座可以爬上去看風景. 此處建築物本身倒是還好, 但羅馬時代的石棺(Sacrofago)很值得一看. 另一個要逛的就是城堡廣大的花園, 在這麼熱的天氣底下, 要維持花的生長真的有難度, 我覺得它們都快被曬成乾燥花了.

P1030091.JPG 

*** 百花巷 (Calleja de las Flores): 短短的窄巷子,又稱手帕巷(因為兩人的距離就跟手帕一樣寬,也就是台灣的摸X巷),是頗受遊客喜愛的地方.夜裡,從百花巷回頭看清真寺的鐘樓,據說是最浪漫的角度之一!

P1030081.JPG

*** 百花巷附近的巷道,許多賣tapas的特色小店,甚至有間店家主打的賣點就是有101道tapas可以選擇,只可惜不是今天的目標. 因為今天的午餐就選在清真寺門口對面的餐廳, 是由道地的阿拉伯式房屋改建,可以在美麗的庭園裡用餐, 特別推薦的就是牛尾這道tapas, 雖然價位都不便宜. 除了百花巷外, 附近的小路也都蠻漂亮的, 天氣涼一點可以盡情的逛.

DSC_0162.JPG 

*** 羅馬橋 (Puente Romano) : 如同隨處可見"Alcazar", "Puente Romano"也是到處都有. 只是每座橋都有它自己獨特的故事. 照片這條河(Guadalquivir)會往下流至Sevilla, 湍急且豐沛的水流仍然難不倒對公共建設情有獨鐘的羅馬人.遠在西元二世紀時, 他們便以石頭砌出這16座拱門的羅馬橋, 橋墩的弧形是設計來減少水流的衝擊力道. 即使每逢戰爭就會打掉幾個橋墩來防禦, 羅馬橋的外觀的維護做得相當好. 在傍晚的橋面,除了欣賞夜色緩緩爬上山丘,也推薦觀賞橋下的50幾隻鴨子(別懷疑,我真的有數過)排出雁行陣來橫渡沙洲.

DSC_0165.JPG 

最後, 就以Puente Romano的夜景做為今天的尾聲,讓我們以歸人的心情趕著...吃晚餐囉!

Reference : http://www.artencordoba.co.uk/index.html (英文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od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